Dorian Gaudin: Fields Unlimited


Intro

当我们走进这个既混沌又自洽的空间,认知的惯习被逐渐剥离,并察觉到熟悉的物件所呈现的异质性,这就是艺术家多里安·高迪(Dorian Gaudin)的中国首次个展——“无限场域”(Fields Unlimited)。

2017年,在高迪的巴黎东京宫个展上,策展人朱利安·弗龙萨克(Julien Fronsacq)指出,高迪的作品涉及有机、物质和媒材三个系统之间的对应关系,并产生交互作用。在这种连续性中,本次展览呈现了艺术家对于时间的思考,并进一步审视了在人类中心主义视角下,我们如何构建并维系自身与自然的关联。

《揭开面纱(棕榈树)》是为美术馆空间量身定制的作品,一棵“树”从回廊展厅破土而出,突破了建筑墙面,打开蓝色幕布,试图观赏墙另一边的景观。对于观者而言,凭空出现的树木像是一种魔术,但这种魔术却是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。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对自然的占领和改造,忘却了自然也曾是我们的家。当人类逐渐拥有了农耕意识并从自然中离去,蓦然回首,自然从“家”变成了“风景”。只不过在这里,艺术家将人与自然的“复调集群”变得更加戏剧化而已。

主展厅内部的《揭开面纱(蓝色幕布)》与《电话线上的警报》构建了空间中的不同视角与“高度”,只不过前者是恒定的等高,后者则是机械的律动。《电话线上的警报》上蛰伏的表演者将身体作为媒介,“隐”于“山脉”之间,促使观者思考身体在场域中的意义。展厅中的另两件作品《织布机》和《无题》,与《电话线上的警报》一起构建了关于风景的两种状态。《无题》中的动物映射了其在自然中的行动,而《织布机》与《电话线上的警报》却是风景自身的位移。上述作品在空间和墙面的突破与切割,形式跨越了装置、平面、建筑等多种形态,使其无法被归类。这也使人联想起戈登·马塔-克拉克(Gordon Matta-Clark)的创作。在展览中,高迪让作品成为整体中的一部分,也是部分中的“整体”。

无论是植物和机械组成的“戏剧”,还是穿过《揭开面纱》的情境,“剧场”贯穿始终。然而高迪的“剧场”有别于现代主义的“剧场性”。在“无限场域”中,艺术家的创作形式不囿于物性、空间与尺度的探讨,更是将重点置于对自然的观察与警醒。在《侧刺激》中,两棵树木并立于一个机械装置之上,当有观者靠近时,其中一棵会在出其不意的时间扎向另一棵,并迅速恢复到原本的状态。而《个人目标》则是一株灌木不断地撞向一面玻璃钢。在艺术家所构建的“机械复制”中蕴含着对主体间性的思考,更是在场域中模糊了游戏与暴力的边界。

行文至此,究竟有多少种不同的树?穿越美术馆墙面的塑料树、美术馆展厅中的树、在机械装置上“跳舞”的树,以及美术馆所在公园中的树等等。这些“树木”在真假、形态、媒介属性等不同因素中产生了多元且多维的演化。如果说约瑟夫·科苏斯(Joseph Kosuth)是基于“物”本身进行同义反复,那么高迪则是以物为基点,针对场域、语境与互文展开循环论证。

1972年,在第五届卡塞尔文献展上,实验小组豪斯洛克(Haus-Rucker-Co)为弗里德里希博物馆制作了一个紧急出口,命名为《绿洲7号》(Oasis no.7),在透明充气球中,两棵棕榈树成为通向另一个场域的“旗帜”。1982年的第七届文献展,约瑟夫·博伊斯(Joseph Beuys)以《7000棵橡树》为题,使人们思考“社会雕塑”的含义。不难看出,树木成为当代艺术中常见的质料与媒介,这也是生态艺术的思想源泉之一。而高迪以幽默和拟人的创作手法,使树、自然与机械产生系统性的关联,在这个充满“自然”矛盾的场域中,试图引起我们的凝视与反思。

当离开展场之时,请暂时悬置我们与生俱来的人类视角,将自己投射为一朵花、一棵树,去观察自身或自然,这也正是“树木”、自然与场域所构成的无限。

策展人:冀然


Dorian Gaudin

Dorian Gaudin

教育背景
2011 年|Le Fresnoy,法国图尔宽国立当代艺术工作室
2011 年|ENSBA,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,法国巴黎
2009年|ENSAD,法国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,法国巴黎
个展
2025|美国纽约 Nathalie Karg 画廊举办个展(即将)|法国巴黎 Pact 画廊举办个展(即将)
2024|无限场域,松山湖盒子美术馆,东莞,中国
2022|Siren on the Landline,Nathalie Karg 画廊,纽约,美国
2020|Berliner Luft,Dittrich & Schlechtriem,柏林,德国
2019|Climax Change,Francois Ghebaly 画廊,洛杉矶,美国|Futurs Flirts,Galerie Pact,巴黎,法国
2018|The coffee cup spring,Nathalie Karg 画廊,纽约,美国
2017|Dirty Hands On,Dittrich & Schlechtriem,柏林,德国|Rites and Aftermath, 巴黎东京宫,巴黎,法国
2016|《无题》,与马丁-罗斯(Martin Roth)双个展|Dittrich & Schlechtriem,柏林,德国|Second Offense,契约画廊,巴黎,法国|Jettison Parkway,娜塔莉-卡格画廊,纽约,美国
2014|Derrière, après les chutes,与尼尔-贝鲁法(Neil Beloufa)双个展,C L E A R I N G,布鲁塞尔,比利时
部分群展
2024|Nathalie Karg画廊双人展,意大利都灵
2023|真实的拓扑:深圳 2023 科技展,中国|现实生活的模拟,新竹 241,中国台湾|Pact 画廊,布鲁塞尔艺术博览会
2022|飞行中,可能的世界,德基美术馆,中国南京|爱的事实,Nathalie Karg 画廊,纽约,美国
2021|漫不经心,与玛歌-瓦伦金合作,PACT,巴黎,法国
2020|致火星人类学家,新北市艺术中心,台北,中国台湾|你愿意做我的邻居吗?Nathalie Karg画廊,纽约,美国|培养大纲,弗朗索瓦-盖巴利画廊,洛杉矶,美国|Elle et Lui,Dorian Gaudin & Robert Janitz,PACT画廊,巴黎,法国
2018|广州三年展,广东美术馆,广州,中国|广州三年展,盒子美术馆,佛山,中国|台北当代艺术双年展,台北,中国|机器并不孤独,萨格勒布当代艺术博物馆,克罗地亚|直/横,路易威登基金会,巴黎,法国|液体之梦,Ghebaly 画廊,洛杉矶,美国|新光,弗朗索瓦-勒热画廊,巴黎,法国
2017|Que la famille(与 Justin Meekel 双人展),Galerie Pact画廊,巴黎,法国|歌唱的石头,东京宫/法国学院主办,杜塞布尔非裔美国人历史博物馆,芝加哥,美国What’s Up New York,Lawrence Van Hagen 策展,LVH Art,纽约,美国
2016 年|你的记忆就是我们的未来,东京宫,巴黎|重塑浮标,Jérôme Pauchant画廊,巴黎,法国
2015|C’est la vie ?, Occidental Temporary Curated by Neil Beloufa, Villejuif, 法国|Board Robots, 505 Johnson Ave, Brooklyn, 美国
2014|For Cowgirl,橱窗项目,Nathalie Karg 画廊,纽约,美国|démocratie,由 Edouard Montassut 策划,Tripode,南特,法国
2013|Always yours, Des objet manques, Des monuments, Balice Hertling, 巴黎,法国 Dés-orienté(s), ISELP, 布鲁塞尔,比利时|Soirée muette – 东京宫,法国
2012|奇迹:7 Reboots,DUMBO 艺术中心,布鲁克林,美国|Les Biches, C L E A R I N G, 布鲁克林,纽约,美国

Artists
参展艺术家